难道读书不是一种慢生活吗?
制造书籍本身就是一种慢的艺术,从构思到创作,再到排版、选纸、印刷,一本一本装订成册,若干天乃至若干年后,书到了读书人的手里,阅读的愉悦也是在缓慢中接近心灵,一行一行,一段一段,一页一页,像琴弦一般达到共鸣,享受美妙。读书讲究一个“慢”字,在慢中,你与生俱来的思想和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的衔接,读书完成的是一道精神程序,从认知到体验,再到思考、质疑,最后沉淀,只有慢,才能玩味、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沟通和共鸣,让醇厚书香成为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与人得到相得益彰的推进。
在读书的“慢”中,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增添诸多妙趣,而人因为爱书,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智慧不断提高,阅历不断丰富。
我问一个朋友:如果给你一个在家休息一周的假期,你会做些什么呢?她说:听歌、读书、练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过不紧不慢的生活。快节奏,重压力下,如今慢生活成为都市人群追求的时尚生活,拿出一天或半天的时间,慢慢品读一本书,而不是在网络上刷微博,浏览资讯,是奢望,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读书慢生活,无疑是叫人羡慕的。
法国科学家法奇说: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曾经,读书作为一种“慢”的传统迤逦千年,而今却被“快餐阅读”所取代,阅读俨然变成一种追求粗浅、急于求成的形式,看似大把的时间用在阅读上,而最终一无所获。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关于读书的记忆吧?不管它是忧伤的,还是喜悦的,是漫长的,还是短暂的,但归根结底是因为慢。读书是一种慢的艺术,慢,是一种平静和平和;慢,是一种细致和细腻;慢,也是一种耐心和耐性。
真正的阅读,是忘掉身边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一世界里哭笑、愤慨、平和。它让人独处而不孤寂,让人跟另一个自己,也是自己的灵魂对话,这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慢”。生活总让人感到疲惫,请给自己一点“关机时间”,让自己只与自己相处,读书静坐,将灵魂放出来,清洗整理,再重新放回身体。
(吴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