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载春夏秋冬,他在一个为人避讳、整天哀乐袅袅的环境里,用自己的一片爱心,以甘于奉献的精神,为逝者送行,给家属以慰藉,在世俗与偏见中笑对人生,在会宁县建起了甘肃一流的县级殡仪馆。他就是会宁县东岚山公墓管理所所长——王建国。
临危受命创业难
2003年以前,殡仪服务业在会宁一直是个空白。随着社会发展需要,当年,在会宁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议下,政府工作会议将殡仪服务中心和公墓建设敲定为当年全县50个重点项目之一。王建国临危受命,于当年春节走马上任,踏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上任伊始,除了人手不足外,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问题。于是,王建国开始四处张罗建设资金,首先民政系统的全体职工伸出了援手,他们以工资抵押贷款的方式筹集到了60余万元。有了这些难得的资金,会宁的殡仪服务业终于迈开了艰难的步伐。
王建国对大家筹集来的这笔钱精打细算,一分钱也不敢浪费。他带着5人团队起早贪黑,住工棚、背树苗上山、引水灌溉……每件事都亲力亲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努力,2011年,紫微山殡仪服务中心有了一定规模,职工也由开始的5人发展到15人。
然而,正当王建国和他的同事们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又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了他们面前。
2012年,会宁县开始了新一轮城市建设,决定将会宁县殡仪服务中心整体搬迁至城外。经过一番考察,最终新的公墓区定在了东岚山。
在解决了一系列的困难之后,新的公墓区终于建成并投入使用。
如今的会宁县殡仪馆实现了遗体接运、整容化妆、遗体冷藏、遗体安葬、骨灰寄存、花圈租售、吊唁、火化、餐饮住宿等一条龙服务,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服务管理水平,都走在了全省县级殡仪服务的前列。
事死如生写大爱
多年来,王建国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到清明节,他都要在墓区的每个墓碑前插上一束鲜花。在他看来,“死者为大,对逝者的尊重,就是对逝者亲人的告慰。”
二十年来,王建国一直勤勤恳恳坚守工作岗位,认真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由于管理所人员少,无法轮流值班,因此,他的手机号就是向社会公开的“热线电话”。他坚持24小时开机,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
心底无私天地宽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殡葬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由于传统的偏见,这个行业总是让人敬而远之。尽管如此,当王建国看到办公室里悬挂的一面面锦旗,成就感和自豪感也会充满心头,他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值了。
王建国的事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五好家庭”“全省行风建设先进个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白银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死亡是一扇门,生命的结束不意味着终结,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王建国表示,将始终牢记初心,踏踏实实坚守在工作岗位,为人们种出最美的彼岸之花,用心用情守好人生的后花园。
(白银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乔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