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931-8712377 邮箱: gsjbzx@12377.CN
首页 > 文艺
端午情
时间:2025-05-31 09:19:05 来源:白银市融媒体中心

□ 陈裕

五月初五,中华大地上,千里同俗,万里同庆。端午安康的贺词在人们节日问候里传信不断,一个节日让千年文明传承,一位伟大诗人让人永远铭记,这就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时光从未停止过见证。

这是一场忙忙碌碌而喜庆热闹的节日。从伊始的悲祭到数代的欢度,文明的种子总是在时间的轴线上产生巨大的效应,文明的发展如同有生命的根须,绵延纵去,生生不息。

节日里的仪式简朴得只需一双手就能触摸到其中的温度。几片苇叶,一把糯米,一根细线,粽情长长久久。包粽子是端午节里的主打戏,每一枚粽子的包裹都是对节日的沿袭,此时,手在动,心思远,那个因此而响彻在中华大地上的名江流水悠悠,汇聚着华夏无数子孙的缅怀。

粽子虽小,家国体大,文化的传承更是恒远。除了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系五色线,都是端午日不可或缺的元素。一众民声,于千载的朝代更迭里,汇集着民族智慧与期盼,用节日的契机悬垂文化的聚焦,这份荣耀足可与日月同辉。

倾情端午,天南海北总有各具特色的仪式欣祝。汪曾祺在他的作品《端午的鸭蛋》里提及家乡高邮特定的风俗——吃“十二红”。“端午十二红”来源于淮扬菜系,淮扬菜大多以江湖河鲜为主。在过去,扬州、高邮以及整个苏北一带,过端午节时有吃红色食物的习俗。“十二红”一是指食材红色,二是取红烧之色,寄托了人们期待生活红红火火的美好心愿。

既为节日,美食首选,团聚更在列。对于重亲情、重血缘的中国人来说,很多传统节日都被赋予了阖家团圆的意味,端午节也不例外。在重庆土家族聚居地,每逢端午节,娘家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来团聚,与女儿、女婿共度端午良宵,此俗称为回娘家。

而在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里,杭州城的百姓在端午节这一天都要饮雄黄酒,白素贞也正是因此误现了原形。电视剧中饮酒的情节反映了当地的端午习俗,古人认为端午饮雄黄酒可以驱病祛邪,表达祈求健康平安的心愿,因而,端午节也被赋予了驱邪避祸的意味。

广东各地会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来祈福避祸。新兴县的人家流行围绕附近的庙宇展开各种活动,而石城县的儿童们会在端午节这日一起放风筝,嬉笑玩闹,称为“放殃”,即放走灾殃之意。

端午,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远古,兴盛于吴楚之地,繁荣于华夏。它始终缱绻于故乡,穿越时间的距离,于五月之夏的美好时光,让一颗漂泊千年的心靠岸,回归在芸芸众生祈福的宁静中。

一场佳节的到来,就是一份走远的心情又重返故里。走了多远的路,谁人与共,青灯孤影时,怀揣生命的本真,在五月的诗行里追索一份情怀的深寄,更是给一颗驿动的心寻得安宁。

端午,从几人祭拜的沉默日到亿万人披红挂彩的欢庆,经历时间的悠长,它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乡情,亲情,友情,民族情,爱国情,每一份情感里都包裹着粽香,包裹着文化传承。

端午节,粽子长相伴,怀思永流传。

责任编辑:李玲燕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28320001 不良信息举报: 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
网站备案:陇ICP备17004671号-1 公安备62040202000275号
白银视线网举报电话: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