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世北
一河春水向东流,乳汁香甜润九州。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黄河仅次于长江,居第二大河。黄河波澜壮阔,源远流长,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我出生在距黄河岸边不远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听大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黄河,他们说天没边,河没头,黄河宽,水流长,坐羊皮筏的惊险,大人们说得眉飞色舞,我听得如梦似幻。从那时起,就对黄河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我渴望见到黄河的心情,就好比孩子渴望见到母亲一样。
小学毕业后,来到县城上中学,到了星期天,最想去的地方就是黄河边。我总爱约上几位同窗挚友来到河边,看那浩浩汤汤的黄河水,像是千万匹骏马在奔驰,展示着雷霆万钧般的力量;又像是金色的巨龙在翻腾,向人们诉说着古往今来的沧桑。
置身黄河岸边,似乎有一种无形的魔力吸引着我,总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不想离开。随着一天天长大,我开始学习和研读黄河文化,关注黄河为家乡靖远带来的深情厚爱与沧桑变化。
靖远,史称会州,临河据胜,因水扬名,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她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刀耕火种,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羌族与西戎人挥舞着牧鞭,驱赶牛马和羊群逐水草而牧。汉武帝元鼎三年,初立祖厉县,时至今日,县级建制长达两千余年。唐至宋元,这片大地狼烟四起,征战连绵,领域几经失陷,生灵倍遭涂炭。靖远地处边塞,明代之前,人口有限,百业凋零,民生困苦,经济、社会停滞不前。明正统二年(1437年)设立靖虏卫,此后,山陕及江南移民纷纷前来屯垦戍边。靖远依山傍水,田地广阔,屯垦戍边,土地得以开发,生产突现转机,经济摆脱困境,社会步入兴盛,从此,这片神奇的大地,真正焕发出生机。清雍正八年(1730年)正式定名靖远县,至今传承顺延。
1949年9月,靖远解放,人民翻身,黄河发出欢笑,乌兰山也变年轻。靖远儿女心潮澎湃,载歌载舞,立地顶天,从此喜获新生。
靖远,一颗镶嵌于丝绸古道上的黄河明珠,一片襟山带水的风水宝地,一方生机勃发的皇天后土,一座深藏于中国西部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是全省最大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全省著名的羔羊肉生产基地、全省诸多名优、质优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蔬菜之乡、瓜果之乡,名不虚传;灌溉农业、特色农业,堪称全省模范。靖远,两河舞动三分地,江山如画;四山擎起一片天,岁月如歌。靖远好,好在天时地利人勤劳;靖远美,源于滔滔东去的黄河水。
黄河在靖远成就了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渡与交通要冲,从近代羊皮筏子到如今全速运行的高铁,靖远的交通运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喜看今日靖远,一座座铁路大桥、公路大桥气势恢宏,似蛟龙腾空,如长河布阵,靖远盆地飞彩虹,黄河两岸变通途。
黄河出乌金峡流入靖远,从乌金峡至黑山峡,一路欢奔吟唱,流经154公里。靖远像一只正在翱翔的凤凰,县城两侧的黄河谷地就是它伸开的美丽翅膀。黄河、祖厉河似两条金色的玉带蜿蜒流淌,相汇于县城以西,滚滚东逝的河水穿越了这片美丽的大地。靖远之胜,依河而生,上下河滩,一碧万顷;靖远灵秀,凭河泽润,长河流金,鱼肥粮丰。大美靖远,山川秀美,资源富庶,物阜民康,人杰地灵;大美靖远,国泰民安,歌舞升平,千祥云集,百福骈臻;大美靖远,春风得意,梨花千树,英才辈出,人文鼎盛。
靖远因黄河而富足,靖远因黄河而美丽,天下黄河富宁夏,甘肃黄河富靖远。黄河用她那清纯香甜的乳汁,养育着两岸的肥田沃土,这里发展灌溉农业得天独厚,农业生产发达,人人称颂!靖乐渠等八大自流灌溉渠系,孕育着一方富饶的沃土,它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是千百年来全县水利建设的辉煌成就。河谷高处的寺湾坪、中堡坪、碾湾坪、糜滩坪、河靖坪等五大坪,地域坦荡辽阔,渠系配套,阡陌纵横,沃野平畴,一派生机,堪称大自然馈赠靖远人民的乐天福地、无价宝库和财富高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了充分利用黄河的水资源改良和发展农田,造福百姓,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兴建了南川、兴堡子川、刘川、三场源、双永等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以及曹若人畜饮水工程。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其中的大型水利工程依然机声轰鸣,流水欢腾,旱地变水田,戈壁现绿洲,被河水滋润的田野里处处着绿叠翠,生机勃发,林茂粮丰。水利建设大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大改善,灌溉农业成为县域农业之主体,灌溉农业为全县经济腾飞奠定了厚重而坚实的基础。
黄河带给靖远的不仅是丰富的水源、水力资源、诗情画意般的田园风光、发达的灌溉农业、百姓的幸福生活,还造就了黄河儿女纯朴善良的品格,滋养了他们高尚美好的灵魂,孕育了无数文才武将、风流人物。自东汉至大清,涌现出声名显赫的将才21人,东汉骠骑将军张济、破羌将领张绣,金朝名将郭禄大、郭斌,明代西征将军路瑛、三镇总兵吴瑛、平辽将军赵率教、清代奋威将军王进宝、镇绥将军潘育龙、甘州提督宋可进、贵州提督宋爱……他们哪个没有彪炳史册的赫赫战功?哪个没有流芳千古的历史英名?明清两代,更是人才辈出,人文鼎盛,先后有29位进士、196名举人金榜题名,范振绪、陈国钧、张云锦、苏振甲等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黄河以其磅礴的气势造就了靖远的红色基因和红色沃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党领导的靖远起义英勇悲壮。近现代史上,更是涌现了无数志士仁人。靖远走出去的革命先辈乔映淮等“乔门四杰”、革命烈士陈定邦、为国捐躯的陇上英烈魏煜等,他们忠肝义胆,热血报国。红四方面军强渡黄河的虎豹口,是西路军血战河西的出征地,在母亲河边树立起不朽的丰碑。在这里,工农红军谱写了辉煌灿烂的革命史诗,在这里,英雄儿女开创了可歌可泣的历史功绩!
黄河是流淌的岁月,是起伏的命运,是跳动的脉搏。她滔滔东去,一泻千里,雄奇壮观,拔山盖世。她为靖远造就了优美环境、富饶物产、优美生活,更为靖远儿女带去了荣耀,带去了自豪,让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如花似锦。放眼鹿鸣园内,亭台长廊色彩艳丽,休闲的人们琴棋书画,说拉弹唱,娱乐畅享。夜幕下的人民广场,火树银花,人如潮浪。举目仰望,皓月当空,令人心驰神往;低头四顾,高灯、巨屏、霓虹、彩喷交相辉映,溢彩流光;男人们春风满面,悠闲散步;女人们,花枝招展,翩翩起舞。
今日靖远,河清海晏,祥和安宁,靖远儿女万众一心,砥砺奋进,与时俱进,靖远的前程灿烂如锦。
故乡流过一条河,流淌着我的思念和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