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931-8712377 邮箱: gsjbzx@12377.CN
首页 > 文艺
去有风的旷野看“苔”
时间:2025-03-15 09:17:15 来源:


□ 南瓜

植物王国里那么多植物,高高的树,美艳的花,这些似乎并没有吸引我太多的目光。而让我心心念念的,是一种叫苔藓的矮小植物。

北方的早春,依旧寒意浓浓。山里背阴处,冬季的积雪还未消融。向阳的山坡上,各类树木枝头光秃秃的,不曾有生芽的意思。长在地皮上的草胡子,隐隐约约,现出星星点点的绿意。这个季节,如果不是鸟鸣,就会显得十分沉寂。我闲得慌,走出家门,到平日很少踏足的村庄里,这儿走走,那儿瞅瞅。

庄子的树上,传来一阵鸟鸣。在那片鸟鸣声里,我的脚步显得很随意。在一孔废弃的塌窑前,我突然停住脚步。这是一孔低矮的土窑,窑面上破败不堪。让我眼睛一亮的,是窑面上,坑坑窝窝里,生着的一层苔藓。这是这个季里难得一见的绿色。在大约不到一个桌面大小的窑顶,一丛丛苔藓,连成了片,紧贴着窑面薄薄的一层泥土,现出茸茸的绿来。虽在背阴的所在,显得很矮小,况有冰雪覆面,但它们仍表现一种顽强的精神,默默地将一份绿献给窑面,献给自然,献给早春。窑面上的苔藓,成了这个早春,难得一见的微景观。虽有数枝干枯的蒿草杂列其中,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景观的和协与美。不能不说,这个美完全源自苔藓,因苔藓之美而美!这小小的植物,它的茎叶显得那么矮小,以致要看清它们的模样儿,需要借助放大镜,放大了才可以看得清。我多角度多方位,对那片苔藓拍了照,然后,仔细观察品赏。

苔藓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种类繁多,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在我国,东西南北,所有地方,几乎都能找到苔藓的绿色身影。在森林,在荒原,在树干,在墙壁,在岩石表面,在屋瓦瓦槽……许多地方都可以成为它们的乐园。

苔藓是植物王国里的小矮人。我初与苔藓结缘,是在甘肃陇南一处森林。林中树木高大,遮天蔽日。地面上有厚厚的落叶,散发一种深林才有的湿腐气息。林间小径旁,多棵树的树干及树杈上生满苔藓,绿茸茸的,如同一个个美貌的女子,穿着长长的绿裙,身材颀长,站在周围满是绿树的林子里,她们的头顶有蓝天,有白云悠悠飘过,美轮美奂。

还有一次,是在一处庙宇,大殿后背阴的墙头,无意间看到瓦槽里生满苔藓。那时正是夏季,降雨多,瓦槽里潮润润的。苔藓就在几乎无土的环境里,旺旺地生长,瓦槽里的苔藓,茸茸的,油绿油绿的。

这两次与苔藓的邂逅,让我对这种植物王国里的小矮人产生了兴趣,以后不管去哪儿,都会特别留意观察。还专门找来有关苔藓方面的书籍,以求对苔藓有较多的了解。在平常读书时,也会特别留意文章里描写苔藓的文字。当代著名作家阿来,他的书中描写植物的文字不少,《去有风的旷野》里写了许多种植物,高大的,矮小的,含苞待放的,盛开的,可以说应写尽写,引人入胜,但鲜有写苔藓的笔墨,在赏读之余,多少会有意犹未尽之憾。

家里的阳台,变成了我的苔藓种植“基地”。先是在吸水石上试种,成功后在闲置的几只花盆里,全种上了苔藓。我一日数次,喷雾保湿,在我的细心呵护下,花盆里的苔藓竟然长出了苗苗,绿茸茸的。阳台上的苔藓,虽不及我见到过的野生苔藓那样长得旺盛,但仍然给我一种“绿”的惊喜。

古典诗词中,不乏写苔藓的诗句。顾况有《苔藓山歌》‌,“野人夜梦江南山,江南山深松桂闲。野人觉后长叹息,帖藓粘苔作山色。”刘禹锡诗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诗句。袁枚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诗句,这些堪称古代写苔藓的好诗好句真是举不胜举。

去有风的旷野,我们一起看“苔”吧。在我看来,无论古今,这世上爱苔之人,还真不是少数。




责任编辑:苏延忠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28320001 不良信息举报: 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
网站备案:陇ICP备17004671号-1 公安备62040202000275号
白银视线网举报电话: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