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931-8712377 邮箱: gsjbzx@12377.CN
首页 > 文艺
欣约桃峰景融情
时间:2024-08-23 10:56:13 来源:白银市融媒体中心

会宁县城的自然景观主要是三山两水,桃花山、东山、西岩山,祖水、厉水。三山雄踞东西,或连脉而绵延,或隔城而相望;两水则合二为一,成为黄河的支流祖厉河。然而,这一“风景组合体”中名头最响的便是桃花山、祖厉河。人们常常以桃花山、祖厉河指代会宁城,足见桃花山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在《会宁县志》里,既有“旧八景”,又有“新八景”。有的“景”有新无旧,有的“景”有旧无新,唯有桃花山“新旧”独占。旧八景“桃花艳岭”曰:县城旁之桃花山,山岭拔地而起,海拔1944米。山起三峰,中峰突起,两翼环抱,山体赤若桃花绽红,故称桃花山。新八景“桃岭流丹”曰:桃花山耸立县城东侧,《山海经》载“其色红润如桃,因以得名”,山上原建有“罗罗王塔”和60多处庙宇,为宋元古刹。看来,桃花山的得名并非是桃花朵朵、桃之夭夭,也不是其形如巨桃、圆润丰隆,实则是以其色红艳而远近驰名。

身居老宅子,透过阳台玻璃就可远远望见桃花山。白天,桃花山形貌晰然,轮廓历历;夜晚则灯火簇簇,半空靓丽。尤其是在朦胧的烟云中,桃花山如笼着白纱的仙子,微蹙柳眉,玉手托颐,静静地仰望着天空。

有这么数年时间,我都是慕“桃花”而远望,近邻山而未至。今年农历五月十七日,适逢庙会,一帮文友相约去桃花山采风,我便欣然而往。久违数载,桃花山的基础设施建设真是大变样了,连从后山绕道而来都可择栈道走捷径。沿台阶下山,见庙宇飞檐翘角,错落有致,廊下香烟袅袅升腾,钟磬之声不绝于耳。不远处,就是各色棚架,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卖饮料、小吃、日常用品、儿童玩具等。几个忠于职守的警员在手持盾牌,来来回回巡视,为游山者守护着一片安宁。

文友们拉开采风标志的横幅,在“般若桥”下,在桃峰“尖顶”,在“魁星阁”前,在“松月楼”上,在小径长廊……观景赏字,妙趣横生。尤忆在桃峰“尖顶”,有文友不禁放声呐喊,空山助音疾,阵风送声远,大类那个“复得返自然”的陶令形象。另一文友调侃说:“莫扰民矣,莫扰民矣!”其他人不禁大笑,就这“尖顶”上有十余文友围成一圈,周围皆草、皆树、皆野花,哪有“民”呀?

站在桃花山顶举目四望,云不像原来的云、山不像原来的山、城不像原来的城,那是立足点不同、观察点不同的缘故。仰望天空,云色不一,分层流布。白云悠闲自在地在上面漂浮着,仿佛有意装点着蓝色的天空,而下层的阴云面色凝重,仿佛在聚集着雨水的能量。平视远山,所见都是峰顶,一个山头连着一个山头,山坡攒集欲触,越向南面,山色越深,黛蓝悦目,恰似烟雨江南景象。俯瞰县城,似谁用力拉长伸展,使南北狭然,状如巨型橄榄;楼群房舍密集,道路四通八达,仿佛是一道立体的图盘。

下山时,文友们步行很长一段山路,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柏树枝叶排布整齐有序,榆树枝杈繁杂、形态各异;有几株矮小的桃树,竟然还缀着一些毛茸茸的小桃,缩头缩脑的样子,煞是可爱。我尤其喜欢那一簇一簇如碎金粒般的小黄花,忍不住过去多看几眼,还嗅一嗅有没有香气。几只不甘寂寞的小蝴蝶也飞来飞去,最后,合拢竖起花纹精致的翅膀,停留在一株心仪已久的蓝花上。

细雨霏霏,我心凝思。啊,桃花山,一座秀美的山,一座圣洁的山,一座红色的山!

(阎晋平)

责任编辑:李凤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28320001 不良信息举报: 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
网站备案:陇ICP备17004671号-1 公安备62040202000275号
白银视线网举报电话: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