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融媒记者 张萍 米英隆
“多亏镇里平安法治办、司法所的同志帮忙,解决了渠道浇水泡地的问题,还计划把窄渠道换成宽的,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庄稼被冲了。”近日,白银区水川镇金锋村两名农户因渠道浇水浸泡田地产生矛盾,经过镇平安法治办公室与相关部门联合调解,最终圆满解决纠纷。
水川镇下辖13个行政村、77个村民小组,共9088户24356人,辖27个党支部、党员981名。近年来,该镇立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核心,将矛盾纠纷化解作为服务群众、夯实发展根基的关键举措,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目标,织密基层治理“防护网”。
在此次矛盾调解中,水川镇平安法治办联合水川司法所、农副中心,通过“现场查看+耐心讲解”的方式,找准矛盾根源——30渠渠道狭窄,水流量大时易漫过地埂冲毁庄稼。最终确定“农户让出少量土地、渠道升级为40渠”的解决方案,并计划对全镇窄渠道问题全面摸排,争取项目在明年彻底解决。“我们不仅要化解当下的矛盾,更要从根源上消除隐患,让群众安心生产生活。”水川镇平安法治办主任贾海潮说。
这样的治理效能,源于水川镇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坚持与发展。该镇构建起“四员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平安法治办干部、司法专干、派出所民警、村社党员干部的作用,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民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建立政法委员牵头的每月分析研判会议制度,推进“三调对接”实战化,确保矛盾早发现、早处置。今年以来,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303件,已化解298件。同时依托“甘肃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陇情E通”“12345”政务热线等平台,实现群众诉求“线上办、马上办”。截至目前,各类信访及政务诉求均已办结,切实解决了群众“办事难、多头跑”问题。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为产业发展扫清了障碍;而产业的蓬勃发展,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能。在党建引领作用下,水川镇立足“景区+农业”双重优势,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特色路径。
位于水川镇金锋村的汇鲜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其220亩蔬菜基地、182座大棚的建成,离不开政府的“全程跟踪服务”。汇鲜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国仓告诉记者,政府前期协调土地流转,解决三分之二建设资金,又联动村集体补足剩余三分之一资金。种植阶段,政府又帮忙邀请技术人员指导,收获季对接各大市场、超市及连锁店,打通销售渠道。如今,合作社的蔬菜产业不仅带动了本地就业,更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不仅如此,水川镇还在持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大力推广观光农业、冷棚蔬菜种植,打造“一村一品”;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向资源型、产业型、旅游型、分红型多元格局转变;引进社会力量探索市场化模式,发展高品质农家乐、精品民宿,培育特色农产品,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水川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武永鑫说:“下一步,水川镇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在推进乡村建设示范镇、示范村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治理不良乡风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党建强带动产业兴、村庄美、治理实、乡风淳、民心暖,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