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931-8712377 邮箱: gsjbzx@12377.CN
首页 > 评论
清明寄哀思 家风永传承
时间:2025-04-01 08:36:48 来源:白银市融媒体中心 阅读量:0 作者:

吴秀娟

梨花风起正清明,慎终追远缅先人。又是一年清明时节,白银市各公墓、陵园迎来祭扫高峰。一束鲜花、一杯清茶、一次鞠躬,人们用简朴而庄重的方式寄托对故人的思念。在传承千年的祭扫仪式中,我们不仅追忆血脉根源,更应深思清明文化的时代内涵——弘扬孝亲敬老的家风,传承崇德向善的品格,让传统节日成为凝聚家庭情感、培育文明风尚的精神纽带。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家庭节日”。在白银,许多家庭至今保留着清明祭祖时诵读家训、讲述先辈故事的习俗。这些仪式看似简单,却让孝道、勤俭、诚信等家风基因代代相传。“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祭扫不仅是血脉亲情的延续,更是家族精神的接力,让后人从先辈的人生足迹中汲取立身处世的智慧。

随着文明祭扫理念深入人心,白银市悄然兴起绿色清明新风尚。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的传统祭扫方式逐渐被鲜花祭祀、网络追思取代;平川区推出“时空信箱”,鼓励居民以书信倾诉哀思;景泰县推广“云祭扫”平台,让远在他乡的游子得以遥寄心意。这种转变背后,是孝道内涵的升华——孝亲敬老不在形式铺张,而在用心陪伴。真正的孝道,应落实于生前的关怀,而非逝后的追悔。

清明文化的当代价值,不仅在于个体家庭的纽带作用,更在于其对城市文明的滋养。白银市近年来将家风建设融入文明城市创建:白银区一社区开展了“清明时节话家风”家庭文明建设主题活动,传递优良家风正能量;靖远县组织开展了“晒家风、亮家训·展和美靖远”作品征集活动,以良好家风带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这些实践表明,当千家万户的好家风汇聚成社会暖流,便能形成崇德向善、和谐包容的城市品格。今日之白银,正以家风为切口,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清明,既是自然节气,更是文化节气。当我们在青松翠柏间缅怀先人,更应思考如何让孝道家风焕发时代生机。对于白银这座正在转型中崛起的城市而言,传承清明文化,绝非简单复刻旧俗,而是要以“家风润万家”夯实社会道德根基,以“孝道育新风”提升城市文明高度。唯有如此,方能将清明的哀思转化为奋进的力量,让每个家庭成为美德传承的驿站,让整座城市在文化滋养中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吴秀娟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28320001 不良信息举报: 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
网站备案:陇ICP备17004671号-1 公安备62040202000275号
白银视线网举报电话: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