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931-8712377 邮箱: gsjbzx@12377.CN
首页 > 新闻
文化惠民和风畅
——白银市实施城乡文化互动交融促进基层文化活动常态化发展掠影
时间:2024-11-22 09:45:24 来源:白银市融媒体中心

白银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苏黎明

作为日常生活形式的乡村文化,是在乡村传统以及与城市互动中不断被建构出来的。城市文化的融入、乡村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等等,都在促进乡村文化的重塑。在创建和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过程中,白银市通过实施城乡文化互动交融,实现基层文化活动经常性和常态化。

多举措促进城乡“文化互动”

乡村文化是乡民在长期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具体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为了打造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地方乡村文化品牌,白银市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开展各种形式的城乡结对共建活动,重点支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公益性文化实体。同时,通过举办农民艺术节、阅读节、小戏小品展演、电影展映、农民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组织乡村特色文艺展演、会演等方式,在与城市文化的交流中进一步弘扬农村文化特色,彰显个性,促进城乡文化的互动融合。

多点位场景展示“记住乡愁”

白银市各县区积极收集展示传统农耕工具,保留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增强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开展道德讲堂、文明家庭评选、最美婆媳推举、崇文重教模范、弘扬家风家训等活动,让传统美德扎根村民心灵深处;组织“记住乡愁·归去来兮”征文比赛,打造“新二十四孝”等传统价值观念文化墙,提升农村年轻一代的家庭观念、故土情结;举办春节社火展演、元宵灯谜、传统庙会等活动,沿袭古老风俗习惯,传承传统艺术形式。围绕传承保护乡村文化记忆、弘扬传统美德、保护古老风俗习惯及传统文化形态,全市建成“乡村记忆馆”“乡史馆”“村史馆”“农耕文化博物馆”182个。

数字化赋能拓展“乡村飞阅”

白银市各县区以互联网为支撑,不断创新阅读载体,极大满足了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阅读需求。景泰县拓展全民阅读“书香景泰”数字阅读服务平台,定期更新平台涵盖的中图分类法22大类的10万余册数字图书和3万余集有声图书,年新增电子书1.8万余册,有声书音频资源1.2万余集。平川区建成11个乡镇(街道)图书馆数字分馆,为全区61村、33个社区配备电子借阅机112台,实现了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电子借阅设备全覆盖,达到了资源共享、协同采编、统一检索、线上阅读。

同时,安装数字总分馆大数据综合分析展示系统,实现全区所有总分馆数字实时监控分析。乡村“飞阅计划”创造了依托互联网、新媒体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公共阅读问题的白银模式,成为白银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亮点,在全省进行示范、推广。

和美型乡村彰显“以文化人”

各县区围绕“生态、生活、生产”三个要素,聚焦“一村一品一文化”品牌建设,培育学习型乡村文化,推进学习型乡村建设。会宁县新庄镇道塬博士文化园围绕博士文化、耕读文化,建设了博士墙、状元洗砚池、农家书屋、文化舞台等设施,聘有“道塬公益文化大使”50多人,通过组织“耕读山背后”摄影展、“道塬讲堂”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促进学习型乡村建设。山背后农家书屋扎实开展村民阅读活动,省委宣传部曾组织200多名全省全民阅读会议代表赴山背后考察交流。会宁县新庄镇新庄村的“旭璡书院”、靖远县双龙镇义和村的“谷雨书屋”常年开设阅读推广活动,成为社会力量参与的享誉全省的最美阅读空间。平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宣传志愿服务总队文化志愿者活动被中宣部评为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得益于城市品质与乡村内涵的显著提升,白银的“文”与“城”融合更加紧密,“城”与“乡”互动更加频繁,形成了良好的文化生态。随着城市软实力的不断跃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互动关系日益紧密,共同绘制出一幅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互促共进的壮丽画卷。如今,白银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责任编辑:李凤琳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128320001 不良信息举报: 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
网站备案:陇ICP备17004671号-1 公安备62040202000275号
白银视线网举报电话:0943-8229929 邮箱:191187564@qq.com